建宁莲子、清流豆腐皮、宁化薏米、尤溪金柑……这些三明特色农产品过去“养在深山人未识”,如今消费者只要登录电商平台,就能坐等美味上门。
去年,三明实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为全省唯一,并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4亿元。沙县区、尤溪县、建宁县和明溪县入围电商示范百强县,并涌现8个淘宝镇、1个淘宝村。
政策加持
在建宁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黄桃小子农业发展公司的电商平台提示音不断,不少买家发来询问。“最近,笋干、干莲等农产品卖得正火。”公司负责人陈健告诉记者。
三明素有“绿色宝库”的美誉,突出的生态优势造就了其农特产品种类众多、品质优良的特质。但在电商出现以前,农产品的上行渠道主要是批发商下乡收购。
年起,三明出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力搭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农村电商服务、物流配送等体系,推动县域电商崛起。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建宁县于年开始运营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园设有孵化、培训、选品、展示等六大中心,为企业提供系列公共服务。
黄桃小子农业发展公司就是首批入驻的企业。“在县域电商培训班里,我学习到开店、上架等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电商思维。”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的陈健“弃医从农”,创立“黄桃小子”品牌,专门为本地农特产品的种植、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
“入园前5年,我们获得房租减免,还有仓储、包装、快递等政策补贴,一年能省好几万元。”陈健说,如今公司发展走上正轨,去年销售额超万元,还为阿里数字农业、辰颐物语等社区电商供应链提供产品。
政策加持下,建宁从事电商的企业和个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建宁县电商企业数量超家,电商从业人数达人。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销售额32.6亿元,其中农产品零售占了七成以上,还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项目中获评优秀。
据三明市商务局统计,年,三明市累计网络零售额达66.99亿元,增长28.4%,高出全国年均复合增速;农村累计网络零售额52.4亿元,增长40.1%。全市电商店铺数达4.93万家,电商企业数达1.89万家,电商从业人数达4.6万人。
物流护航
“前两天上网买的网红吊椅,今天就到了。”在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村民曹承淦踱步5分钟来到村里的主题邮局,迫不及待开箱试用。
年以来,沙县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开展“快邮合作”工作试点,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在实现县到乡镇配送的基础上,依托邮政的农村流通渠道实现镇到村配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收寄快递。
物流体系的延伸不仅方便商品下乡进村,更促进“山里货”上行。
“以往我要将面干运到城关再发出,每件产品成本硬是高了2元。”夏茂镇长阜村面干厂老板罗奋忠说,现在物流车准时开进村里,在厂门口就能装车发往全国各地,成本降低了,销路更广了。
延伸物流触角、加快配送速度,靠快递公司单打独斗很难做到。眼下,沙县区邮政正探索建立与民营快递企业共享供配中心的模式。
沙县区圆通快递负责人曾文忠算了笔账:建设一个乡镇级服务站需要约10万元,建设一个村级站点至少需要0元,仅在夏茂镇就要投入约15万元。“如果自己建站设点,一方面业务量太小划不来,另一方面成本太高难承担。而借助邮政现有站点,可以大大减轻我们的负担,也可以提高邮政站点的利用率。”曾文忠说。
当前,沙县区已建成集揽收、分拣、投递和仓储于一体的区级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建成10个乡镇级、个村级开放共享快递服务站点,辐射县域全部行政村,全面实现当天“县到乡”、2天内“县到村”的配送能力,并不断优化完善,扩大1天内“县至村”的服务范围。
陈健说:“水果当天采摘当天发,省内24小时、省外2到3天必送达,销量节节攀升。”
拐点或现
如今,多种直播模式在三明涌现,成效显著。在室内,大田县农民主播们通过唱山歌、打快板等形式推介雪蔗红糖等农特产品;在室外,建宁公主电商公司的主播们在田间地头挖芋头、笋,带领消费者近距离体验农产品出土全过程……三明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年三明直播业态销售总额达4.85亿元。
而电商直播并不是在镜头前“叫卖”这么简单,从产品选择、剧本写作到直播过程管理以及后期数据分析等,每个环节都需专业化。近年来,三明市、县商务局将直播带货优先纳入电商培训服务体系,免费提供直播运营培训78场,覆盖0余人次。同时,推动专业直播平台和头部企业驻点开展合作,宁化县、沙县区全域乡镇开通“抖音”直播账号,逐渐形成“中国绿都·乐购三明”品牌传播矩阵。
三明也在积极尝试挖掘更多直播人才,提升主播带货水平。今年3月,三明启动第三届“乐购三明”直播节暨网络主播大赛,并开展主播赋能培训。来自沙县区、三元区、清流县等的共上百支主播队伍加入直播销售竞赛。不到一个月,仅沙县区的30支直播队累计交易额达.59万元,订单数超10万单。
为提升附加值,三明深入挖掘名特优农产品,开展针对公共品牌名称、Logo设计制作、包装文创设计等的征集活动,制定统一标准,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如今,全市已培育“福源建宁”“我家尤礼”“遇见清流”“客家祖地”“沙邑珍品”等9个县域公共品牌。
“三明电商的主力军是农特产品,但种植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产业支柱。”建宁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会长艾美龄认为,可以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引入深加工企业或转型升级为深加工企业,吸引物流、纸箱包装等配套企业聚集,促进产业链条化、规模化、标准化。(记者徐文锦通讯员曾程许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