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宁盘活撂荒地助农促增收

  8月26日,在建宁县伊家乡笔架村,种植户陈仕模和几名工人正手握锄头,分散在数垄稻田中除草。看着滚滚稻浪,陈仕模喜在心头,“稻子还没收成,就已经有主人了,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带来这一变化的是,伊家乡组织、推动“我在闽江源头有亩田”认耕认种活动。不仅让农户们刚插下秧,稻子就有了买主,更让撂荒地得到了复垦。

  “合作社流转了18.9公顷撂荒地种植水稻,其中有2.7公顷已经被认领了。”陈仕模说,合作社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为一体进行融合开发,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村集体收入和群众经济收入来源。

  “过去种田收益不高,年轻人外出务工,许多良田抛荒。之前这片地全都撂荒了,十分可惜。”陈仕模笑着说,年,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与他人合伙成立了建宁县高岭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认领的形式耕种。

  从春种到秋收,浇水施肥、田间管理等各环节,合作社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统一收割、烘干、碾米,水稻收获后认领人可以得到新鲜的“生态伊米”。其间,认领人还可以全程体验插秧、施肥、抓田螺、摸鱼及收割等田园乐趣。

  笔架村撂荒地种出生态大米,正是撂荒地在建宁“重生”的一个缩影。

  在客坊乡水尾村稻田边,竖着一块块“我在闽江源头有亩田”的认领木牌,上面标注了名字、品种、时间、面积等。

  和其他地方一样,受农业效益偏低、农民外出务工、耕种条件差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水尾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

  “七月中旬,市农业农村局与水尾村签约认领0.47公顷撂荒田地,让过去杂草丛生的田地迎来‘新生’。”水尾村党支部书记谢国清介绍,认领者以每公顷元的费用成为“田主”,由水尾村组织农户代种代管,收成时认领人可获得每公顷约千克的优质生态大米。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也是农民安身之本,更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以来,建宁县全力推进抛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向上向外对接,采取有力措施,发动干群力量,深入开展“我在闽江源头有亩田”认耕认种活动,着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推动“撂荒土地”变“希望良田”。

  截至8月底,建宁县已在溪源乡、伊家乡、客坊乡、濉溪镇、里心镇、黄埠乡等6个乡镇8个村对接完成稻田、莲田、玉米地认耕认种面积共10.5公顷,参与认耕认种活动的行政事业单位16个。(苏美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