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攸县人把株洲上百个地名的古今由来弄清

一座城市,关心它历史的人不在少数,但未必个个都能说得清楚。彭雪开,是一位令人尊重的文史学者。年12月,他历时三年完成的《株洲古今地名流源考释》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有着多个P的地名专著,捧读时每时都能感受到“沉甸甸”。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书中都提到了哪些地名?这些地名的由来等等。总之,要把株洲所属县市的这些地名源流弄清,彭雪开的这本书绝对是最好的资料参考。

彭雪开,攸县人,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湖南工业大学湘东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所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株洲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湘东文化》杂志社社长。他在序言中写道:开始时,我主要是想研究地名文化。我利用工作之便,跑遍了湖南省11个市、州所属的79多个县、市。这些县市近60%的乡镇我都跑遍了,收集了大量的地名方面及相关的文史资料,光考察笔记就记录了8大本,多万字。

(图为作者彭雪开,资料图)

“说到地名文化的研究,也不是突发奇想。有些事情事发偶然,但另有原委深因。我出生在攸县西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小我喜欢读书,有强烈的求知欲,但贫穷的乡村不能满足我这些,使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想法……我记得有一次放暑假回来,填学籍表时,我对我的出生地“黄沙桥”、居住地“新虎塘”这些行政村民感兴趣了,问长辈,他们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后找到一个老私塾先生,他才给了我一些解释。想不到这些极普通的村名,还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高中毕业后,我当兵了,随着部队,天南海北转了一大圈……而真正引起我对地名研究的兴趣,是在醴陵工作期间。”

(图为彭雪开的书房,左为彭雪开。摄影:舒凡)

“今株洲市区的地名群,作为自然地名,早在唐宋之前,就已大量存在,至于宋初已形成较成片的自然地名。至元、明、清时,尤其是元末明初之后,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自然村落、村邑(集镇)亦随之增多,至清初,已有相当多的自然地名转化为地域地名,最终形成乡级政区地名。”

《株洲古今地名流源考释》图书目录(彭雪开编著)

一、株洲市

二、攸县

城关镇(梅城)、鸾山、黄丰桥、酒埠江、网岭、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桃水、柏市、上云桥、菜花坪、大同桥、石羊塘、莲塘坳、湖南坳、坪阳庙、槚山、鸭塘铺

三、茶陵县

城关镇(首善)、界首、严塘、湖口、高陇、腰陂、虎踞、潞水、浣溪、火田、枣市、平水、马江、思聪、秩堂、舲舫、桃坑、下东、洣江、八团

四、醴陵市

来龙门、黄泥坳、西山、阳三、南桥、富里、白兔潭、浦口、王坊、王仙、东富泗汾、沈潭、船湾、大障、贺家桥、栗山坝、神福港、均楚、石亭、仙霞、黄獭嘴、东堡、孙家湾、清水江、嘉树、板杉、新阳、枫林市、官庄

五、炎陵县

霞阳、沔渡、水口、鹿原、十都、三河、石洲、垅溪、中村、策源、平乐、下村、东风、船形、龙渣

六、株洲县

渌口、淦田、三门、雷打石、朱亭、白关、古岳峰、仙井、龙凤、龙潭、砖桥、平山、太湖、洲坪、南阳桥、姚家坝、堂市、王十万

七、荷塘区

月塘、茨菇塘、宋家桥、金山、桂花、仙庾、明照

八、芦淞区

建设、建宁、董家塅、贺家土、庆云、枫溪、龙泉、五里墩

九、石峰区

响石岭、清水塘、田心、铜塘湾、井龙、龙头铺、云田

十、天元区

泰山路、嵩山路、栗雨、群丰、马家河

来源于株洲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