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肩挑背扛到数字化看三明稻种基地

新华社福州9月22日电(记者林超)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记者在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福建省建宁县看到,全自动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间穿梭,4层楼高的塔式烘干机日夜轰鸣,处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在宁水木等农户看来,这一切在7年前难以想象。

8月底,自动化收割机在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收割稻谷。(受访者供图)

“我今年56岁啦,要没有这些大家伙,再像前几年那样肩挑背扛,我可干不动了。”宁水木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开着农用三轮车,拉了多斤稻种到合作社卖掉,拿到了4万多元收入。

宁水木在建宁县里心镇宁源村制种已有30多年,但直到年,他的田仍没有机耕路和完整的水渠,是被农机“嫌弃”的角落。每年的收获,对于他都是甜蜜而艰辛的经历——他得用扁担挑着稻谷,穿过2公里的小路,一趟趟地往外运。他一次最多挑斤稻谷,收完10多亩地大概得花1个月时间。

16日,建宁县里心镇农户在烘干稻种。(新华社记者林超摄)

建宁县有2.35万户农民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近年来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保持在14万亩以上,产量万公斤以上,约占全国10%。

年,建宁县被列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种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收割机和拖拉机也开到了宁水木的田头。“收割机干一天,顶我干半个月。原来最多种十几亩,现在种40亩也不费劲。”宁水木说。

16日,建宁县一位农户将稻种倒入烘干机。(新华社记者林超摄)

改善基础设施,为稻种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信息化数字化,为种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在建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块LED大屏幕正更新着农资销售、绿色防控面积等数据。这是建宁县今年新建的种子产业互联网平台,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全产业链提供资源共享和数字化服务。

这是建宁县种子产业互联网平台界面21日的截图。(受访者供图)

“通过平台,种子买卖方可在线交易,种子经纪人可线上指派制种农户,农民可在线预约农机服务……”平台搭建方、禾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仁晖说,平台不仅可以为稻种交易提供便利、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

建宁县副县长柯良发介绍,年至今,建宁县制种现代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机械化率从60.1%提升至80.5%,稻种烘干率从0提升至82%,信息化服务覆盖面从25%提升至87%。

16日,建宁县农户在给收获的稻种称重打包。(新华社记者林超摄)

建宁县制种产业的变化,是全国种业基地不断发展的缩影。光电分选、全自动种子计量包装、种子“健康”检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