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又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的高峰时期之一,也是历史上北方居民大量南迁的髙峰时期之一。这次移民,对于南方居民生活来说,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它迅速地改变了南方的居民构成,也改变了南方居民的生活方式。这次移民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是生态环境变迁的结果,又严重的影响到南方生态环境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在这里专门予以介绍。移民的原因与经过一、汉末至三国期间移民。北方居民南移,起源于战乱。东汉到初平元年年,关东州郡起兴讨伐董卓,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从此中原陷入战乱。从东汉初平元年至魏正元二年(年)六十余年间,北方居民有五次大的南迁行动,先后有数十万北方中原、关中、山东等地的居民分别迁入湖北江陵的荆州、汉中、四川和长江下游平原。但这些移民,有的不久又回迁,有的中途死亡,“真正成为移民的是迁入江南和四川盆地的那些人,由于蜀、吴相继建国,并分别延续了年和年,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因此而定居。”二、西晋时期移民。西晋元康七年至光熙元年—年期间,由于战乱、疾病、灾荒,北方关中居民开始南迁至蜀中、南阳等地。在公元—年期间发生了著名的永嘉南渡移民事件。当时匈奴人刘翻起兵攻打并最后消灭了西晋。在此战乱期间,北方也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媳灾。北方居民为了逃避战乱和灾荒,纷纷逃亡南方。其中包括晋朝的残余部分,包括晋朝的宗室贵族、文武大臣、北方的世家豪族。这一期间,还因战乱,在巴蜀发生了居民移居荆湘的事件。《晋书地理志》:“时蜀乱,又割南郡之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颖园,居华容县。憨帝建兴中,并还南郡,并并丰都于监利。”当时设置的“成都郡”,大致相当今湖北荆州市沙市、潜江、仙桃、嘉鱼、洪湖、监利间地。三、东晋移民。东晋成帝太宁三年至永和五年—年期间,北方战乱不断,先有石勒的后赵政权对中原的进攻,后有东晋官员镇守历阳今安徽和县)的苏峻和驻防寿春的祖约起兵叛乱,引起淮北的居民渡淮南迁,遂导致江北居民渡江南移。东晋永和六年至咸安二年—年期间,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爆发混战,至永和七年,“盗贼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青、雍、幽、荆徙户及诸氏、宪、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引发了中原地区居民大量南迁。而关中地区也战乱不息,秦、雍流民也大量南迁汉中、四川或顺汉水而下,迁至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一带。其间,东晋于永和三年年灭成汉,也在蜀地和汉水流域设置了若千侨州郡县吸引安置秦雍人民。东晋宁康元年至南朝宋永初二年—年期间,北方各国之间的混战、东晋与北方政权前秦、后秦之间的战争,又引发了北方居民南迁。其中,中原地区的居民多南迁至芜湖平原、汉水流域和巴蜀地区。南迁的人口还包括测水之战俘虏的前秦的军人。当时俘虔人数甚多,一部分赏给将士为奴隶,一部分配入官方“作部”(工场服劳役。后来遣散设县安置。太元十四年,“诏淮南所获俘虔付诸作部者一皆散遣,男女自相配匹,赐百日廪,其没为军赏者悉赎出之,以襄阳、淮南饶沃地各立一县以居之。”四、刘宋移民。宋永初三年至泰始五年—年期间,中国处于北方各国混战与南北交战的战乱时期,许多北方居民为逃亡谋生,南迁至巴蜀、汉水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带。期间北燕主宗室冯业,于元嘉十三年年),率人航海归宋,被安置在新会今广东新会市北,“世为牧守”。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融合,对于幵发岭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一阶段南迁的人口有青徐豪族,他们以后成为萧道成的军事基础,在宋齐之际的政治斗争和萧齐的创建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宋泰始六年年后的移民。至此,南北对峙已历多年,北方的政治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北方百姓多已安于当地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泰始六年后,已经很少有大规模的北方居民南迁了,只是某些因政治斗争失败、逃避惩处的人员投奔南方,还有边境地区的灾民南迁。另外,当南朝在军事上获得重大胜利时,还会强制一些北方人迁入南方。相反,因各种原因北迁的人口却大为增加,其中一部分还是南方的世族、士人、文武官员。移民人口数量及其分布一、南迁人口数量对于这个问题,历史文献中没有留下准确的记载,只能靠现代学者研究。据谭其骧研究,仅晋永嘉(—年)至刘宋初(年)一百年间,南迁居民即达九十万。他说:“若即以侨州、郡、县之户口数当南渡人口之约数,贝截至宋世止,南渡人口约共有九十万”气这个数字为多数学者所从,但这个数字是“以侨州、郡、县之户口数当南渡人口之约数”得出的,不是对原来南迁人口记载的数字,葛剑雄认为,第一,“《宋书州郡志》所载的户口数大致是大明八年年的户籍,离永嘉时已有一百多年。这些侨州、郡、县的户口即包括历年来的移民,也含有这些移民定居后繁衍的后代。但是因为早期的移民,尤其是永嘉时的移民在总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可以肯定,真正的或第一代移民比这个数字要小得多。”第二,当时的户口登记数字不实,大大低于实际数字。据此,“我们作一个保守的估计:到宋大明年间,北方移民及其后裔的总数至少应是户口数的一倍有余,即万左右。”再次,正如谭先生已经指出的,没有设置侨州、郡、县的地区不等于就没有移民。这一点前文已专门作过论证。但在估计移民数量时,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大明时的移民及其后裔数还应更多,万无论如何只是一个下限。关于南迁人口所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问题,学者们也多所论列。据谭其骧计算,“若即以侨州、郡、县之户口数当南渡人口乏约数,则截至宋世止,南渡人口约共有九十万,占当时全国境人口约共五百四十万之六分之一。西晋时北方诸州及徐之淮北,共有户约百四十万(《晋书地理志》),以一户五口计,共有口七百余万,则南渡人口九十万,占其八分之一强。换言之,即晋永嘉之丧乱,致北方平均凡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南土;迁徙之结果,遂使南朝所辖之疆域内,其民六之五为本土旧民,六之一为北方侨民是也。”这个比例,也为多数学者信从。但是,这种算法还是有问题的。因为,所据的移民户口数,是历时一百多年的数字,而宋代的人口数字却是当时的数字,它们不是处于同一代的人的数字。要科学地计算比例,就要依据同一代人中移民与全部人口的数字。南迁人口百年间累积万,若以年为一世,那么,在同一个时代内南迁人口为四十五万。刘宋初年全国居民有五百多万,那么,移民约占总人口的分之一强。但这个比例也是很大的。二、关于移民的来源与南迁后的分布谭其键说:“南渡人户中以侨在江苏者为最多,约二十六万;山东约二一万,安徽约十七万,次之;四川约十万,湖北约六万,陕西约五万,河南约三万,又次之;江西湖南各一万余,最少。以是足知此次民族播徙,其主要目的地乃在江域下游,而与中上游之关系较浅。至中上游之开发,则犹有待于唐、宋、元、明之世。”《宋书州郡志》中明确载为晋末以北方流人所置的侨郡、县有:荆州南义阳郡治今湖南安乡县西南,“晋末以义阳治今河南新野县流民侨立”;汝南县,“晋末汝南郡治今河南息县民流寓夏口今湖北武汉市东南,因立为汝南县”。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康氏是西域康居移民,西晋时从晚西迁人。永初中,康穆率乡族三千余家南迁襄阳岘山以南,宋为此专门设置了华山郡蓝田县,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康氏相继任华山太守。毫无疑义,大量移民的南迁,增大了南方的人口数量,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方原来的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