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纪委监委下派挂钩扶贫团队脚印留在乡

前不久,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布12个县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公告,建宁县名列其中。这其中,凝聚着全县上下辛勤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省纪委监委在挂钩帮扶工作中的艰苦攻坚和不懈努力。

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建宁县为省纪委挂钩帮扶县。两年多来,福建省纪委监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确保老区苏区“一个都不掉队”的嘱托,倾心倾情倾力做好挂钩帮扶工作,先后启动41个帮扶项目建设,涉及基础设施、产业融合、旅游文化、生态文明和民生事业等多个领域。并派出由6名干部组成的扶贫团队,按照“干部清清白白、项目清清爽爽、账目清清楚楚”的要求,在扶贫一线彰显党员本色,奋力谱写老区脱贫致富新篇章。

建好支部,带好队伍

建宁县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原因,特别是受交通条件制约,发展相对滞后,原属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接到挂钩帮扶的任务后,福建省纪委多次组织调研、研究帮扶项目,选派省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林雄到建宁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勇、曹锐、詹志勋、谢炜祺、柯文欣5名科级干部到5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成扶贫团队,全面开展脱贫帮扶工作。

下派伊始,5名驻村第一书记分别开展村情调研,找准影响脱贫攻坚的症结所在。经过分析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虽然5个村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关键还是出在村“两委”班子身上——年龄偏大,思想守旧,执行力弱,缺能人、缺强有力的班子。

“枧头村区位好,地多人旺,可发展却停滞不前,甚至连一盏路灯都没有。”溪口镇枧头村第一书记曹锐对第一次入村的印象十分深刻。年4月,恰逢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了选好我们这一届班子,曹书记下了很大功夫。”现任枧头村党支部书记罗国龙回忆道,曹锐为了集中精力摸好选情、选好班子,足足有一个月没回家。

兰溪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勇到村不久就发现,全村人中有30多个姓氏,村“两委”干部分属7个不同姓氏,人心不齐,班子涣散,各项考评年年排在全乡末尾。

“必须先要转变班子的思想观念,才能凝聚工作合力。”换届后,谢勇紧抓理论学习,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交流,解除村干部的思想顾虑,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让村“两委”班子的精气神充分提振,村里多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驻村第一书记们还在完善村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年多来,5个村先后设立帮扶资金专户,规范项目运作流程,严格项目资金监管,积极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共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5项。

稳定脱贫,“造血”是关键

“今年我承包了10亩莲塘,净收入可达五六万元。”7月初,已脱贫的李远超开着新买的三轮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建宁是“中国建莲之乡”,全县种植面积5万多亩。如何利用“建莲”这块本土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一直挂在林雄心头。他在里心镇花排村调研时,了解到一亩莲塘套养荷蟹一年就能增收两三千元,但要把莲田改造成标准化莲(稻)渔塘,一来没有技术标准,二来没有资金补助,难度不小。

“没技术标准可研究解决,没资金补助可向上争取。”林雄多次往返县里和省城之间协调落实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还多次下村组实地察看建莲种植和荷蟹套养情况,终于让标准化莲(稻)渔塘项目在花排村落地。项目一期建成亩,每亩财政补助元。

有了资金扶持,越来越多的莲农参与改造,但是对贫困户的带动还是不够。为此,林雄积极协调各村“两委”和项目业主,优先照顾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让他们参与承包种养。得益于这个项目,全县已有2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李远超就是受益者之一。

驻村第一书记们找准“穷根”,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先后启动乡村旅游、光伏发电、水稻制种、茶叶种植加工、艾草订单种植、马铃薯北繁南种等6个富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项目。他们还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提出因村而异、切实可行的“造血”举措,为脱贫攻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的顺利落地生效,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稳步增长。这片红土地“拔掉穷根”的蓝图,不断地化为一个个美好现实。

全面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掉队

年时,这5个村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省纪委监委下派的扶贫团队秉承“全面脱贫攻坚,绝不能让一人掉队”的理念,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建宁县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不断向前。

罗源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该村地处偏僻,资源较少,村财几乎零收入。在驻村第一书记柯文欣等的多方协调下,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于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部分用来帮扶村里的贫困户。

七十多岁的贫困户黄道斌就是受益人之一。

“你们快过来看,这是我孙子今年六一节获得的奖状。”谈到自己孙子孙女的学习情况时,老黄心里充满了骄傲和喜悦。

然而,一年多前,孙子孙女读书的事情,却是老黄心头的重担。年10月,林雄到任后不久,就到挂包的贫困户黄道斌家走访,了解到这一家有6口,老黄和老伴年纪较大,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儿媳智力又有问题,孙子孙女在上小学,生活十分艰辛。

“两个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希望,一定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们上好学。”林雄联系了两家单位,分别与两个孩子结对帮扶,给予每年每人元的生活补助,直至高中毕业。另外从村里光伏发电项目收益中,每年拿出元资助老黄一家,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他们帮我们协调解决了许多困难,却从来没吃过我们一顿饭,没收过一点土特产。”建宁县扶贫办主任刘帝云对扶贫团队廉洁高效的作风印象深刻,“这支扶贫团队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很接地气。”

建宁县成功脱贫摘帽的喜讯让当地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摘帽不摘责任,怀着为人民谋幸福的这份初心使命,这支扶贫团队,依然坚持在建宁发展一线,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带领老区人民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本报记者陈金来通讯员罗联浔周元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