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山乡巨变如画

北京专科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山乡巨变如画

——三明市“三农”工作综述

三明日报记者卢素平通讯员黄颖

水缠绕着山,山拥抱着水,山水相遇处,美丽乡村如画卷,万顷稻田碧波翠,果蔬飘香绿意浓……

这样一幅夏日村景,让人不禁慨叹:曾经“路隘林深苔滑”的三明,经过几十年接续奋斗,早已换了人间,呈现出“路宽林茂粮丰”的苏区新貌。

山乡巨变映初心。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去年3月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0.7%,田畴沃野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美丽乡村更宜居

党建公园绿意蓬发,游鱼雕塑别具特色,农家小院花红柳绿……这里,是沙县区夏茂镇长阜村。

20多年前,长阜村村民走黄泥路,住泥坯房,用水都困难。这些年,长阜村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培育长阜面干、花柰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现在,家家住上小洋楼,大路宽又平,公园好几个!”仲夏时节,村民陈桂清坐在家门口唠家常,幸福的笑脸、爽朗的笑声,定格成温馨的画面。

陈桂清的心声,不仅是对家乡蝶变的赞誉,更是我市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剪影。

美丽乡村建设要百花齐放。

依托生态底色、立足群众视角、坚持久久为功,我市逐步形成“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乡村建设理念,创新推出“”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到俞邦品百味小吃,去常口看如画风光,赏桂峰村古韵建筑,观紫云山白鹇翩翩……有故事、有风景、有特色,这是当下乡村实实在在的改变。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

——铺好农村路。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公里,占原计划(公里)的%;永安市、建宁县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供好农村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户以上集体供水)90.75%;流域水生态治理相关工作先后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盖好农村房。深化农房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年以来,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农村危房户,整治裸房栋。

……

乡村面貌变化喜人,各项荣誉纷至沓来:三明市、将乐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清流县、泰宁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明溪县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既要乡村美,也要乡风“美”。

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我市已建成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实践所、个实践站,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让村民“唱主角”,我市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

眼下,“大爱三明”新时代精神文明新品牌熠熠生辉,文明之风拂遍乡野,文明之花盛开乡村。

农业发展更高效

6月8日,在建宁县蓉丰种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艾述蓉一大早就忙着核对制种指标。“田里生长的,可都是‘金种子’!”她喜笑颜开。

蓉丰种子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与管理工作,从年成立至今,制种面积从多亩扩展到10多亩,带动周边乡镇制种农户多户,制种基地辐射周边宁化、泰宁、将乐等地。

闽江源头的独特条件,造就了建宁杂交水稻制种业。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5.3万亩,产量3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以上。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

我市具有杂交水稻育制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年开始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年以来,积极围绕打造“中国稻种基地”,制定规划,优化布局,加大良种培育力度,“小种子”成长为大产业。

年,全市制种面积28.8万亩、产量6万公斤,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创历史新高。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在三明,一根翠竹挑起百亿产业,一片茶叶撬动绿色发展,千亩花海带来赏花经济……

以绿为底,我市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抓好高优粮食、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绿色林业、现代烟草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沙县小吃、现代种业、乡村旅游等富民增收特色产业,开展现代农业“大招商招好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年,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好山好水引来好项目,孕育好产业。

全球行业龙头先正达集团(中国)、正大集团,全国行业龙头明一集团、温氏集团、安井集团等企业落户三明;我市培育出和其昌竹业、三明惊石农业、光华百斯特和名佑食品等4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福建是科技特派员的策源地。我市深入推行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年,全市名个人、组团队和5家法人被认定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通过创新采取“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切实做到了精准用人,人尽其才。

支持返乡创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笔.5万元;积极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围绕特色产业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给舞台、给激励,希望的田野犹如磁石,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

农民生活更富足

夏日,泰宁大金湖碧波荡漾,风光无限。在梅口乡水际村,粉墙黛瓦、坡顶翘角建筑风格的小别墅,作为家庭旅馆开门迎客,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水际村是库区移民村,成立渔业协会、家庭旅馆协会、游船协会“三大协会”后,走出了一条旅游富农新路,目前村民人均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万多元。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泰宁“首富村”。

“家家住别墅,户户搞旅游,人人有存款,移民生活越过越滋润喽!”村民蔡雪娇喜笑颜开。

“一县一全宴”,耕读文化体验,红色研学游,康养旅游……在三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新业态泉涌井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从绿中寻商机,向青山要效益。

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的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早在年便掀起了一场“均山、均利、均权”的集体林权改革。20多年来,洪田村持续深化林改,引导林农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专业化森林资源巡防队伍管理林子,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78万元,是林改前的9.7倍。

“去年,我在林业方面的收入就有30万元。”洪田村林农黎吉宁与几位乡亲合作经营了多亩林地,切实享受到了青山带来的生态红利。

在全省率先完成明晰产权、发放林权证的主体改革任务;首创林权按揭贷、福林贷等金融产品;实施林改“八项创新”,进一步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敢闯肯试,三明被列为首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林票、碳票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林业信贷.33亿元、约占全省的1/2,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30.6%,莽莽林海不断转化为看得见的绿色财富。

乡村振兴路上党旗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我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打造“跨村联建”“居民夜谈会”“人才回引”基层党建三大品牌,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聚焦解决乡村规模小、空心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年全市个联村党组织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5.6万元。

——推行“人才回引”工程,推动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涌现出“旅长书记”林上斗、“警监书记”林乐坚等一批先进典型。

——以“居民夜谈会”为抓手倾听民声解民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下沉党员干部5.2万多人,召开夜谈会1.5万多场,化解问题诉求3.7万余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5.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三明市圆满完成了全国7个、全省唯一的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眼下,全市不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深化“”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帮扶工作机制,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在发展生产和稳岗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全力兜牢脱贫户生活保障底线。

昔日红土地,今朝“绿希望”。在三明,绿色群山成为农民的幸福靠山,美丽乡村“望山、见水、有乡愁”,大家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