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态日前,福建三明永安市上坪乡大进村一派热闹景象:村民们围坐剥壳、清洗笋肉、烤制笋干……“八闽山珍”吸引全国不少客商前来订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今年是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邓友发在大进村驻村的第三年。三年来,他和村干部全力协调解决大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带领群众发展烤笋、乡村民宿等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人民法院责无旁贷。三明法院形成以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企)干部为主力,硕士志愿服务团、新任职干部为补充的较为稳定的扶贫干部队伍。三年来,三明市两级法院向挂包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18名、驻村(企)工作干部33名。全市法院积极制定帮扶措施,确定了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多项重点帮扶任务,对挂包贫困户形成日常走访、定期反馈、科学帮扶等长效机制。全市法院深入村(居)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人次,发放慰问物资10.45万元,为帮扶村(企)争取扶贫资金万余元,建成惠及民生基础设施33项。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评“全市驻村工作先进选派单位”。除了选派扶贫干警,三明市两级法院还充分发挥打击犯罪、执行攻坚、司法救助等工作职能,找准司法扶贫切入点,切实保障脱贫攻坚。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司法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施意见》,从提升站位、强化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二十条举措。三明两级法院均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院党组和“一把手”负责的脱贫工作责任机制,成立专项脱贫办,明晰工作职责,开展司法保障脱贫攻坚日常性工作。“被告人应某犯销售伪劣农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三万元”,不久前,建宁县人民法院依法宣判一起假农药案。原来,被告人应某购买他人注册的“匠心农资”“天秀农资”“润澳农资”淘宝店铺,在未取得农药销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在网上从事农药销售经营活动。涂某、林某等10户农民向其购买了某公司生产的农药“拿敌稳”,本以为可以防虫增产,没想到60多亩水稻颗粒无收,经济损失达16.4万元。“经检验,该‘拿敌稳’农药未检出有效成分,属于假农药。”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实地调查、多方走访,依法给予应某定罪处罚,并积极协调应某赔偿农民们的损失,切实维护农民们的合法权益。“没有法院的帮助,真不知道要怎么撑下去。”倪某是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受害人,事故导致他一级伤残一处,十级伤残一处。原本就家境贫寒,妻子智力障碍,一大笔外债未还,受伤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寸步难行。更让人揪心的是,交通事故的责任人吴某下落不明,银行账户无存款,将乐法院也未发现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确定倪某家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后,法院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为倪某一家争取到5万元的救助金。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救助案件快速专办机制,主动向确有困难的当事人释明司法救助制度,简化工作程序,缩短救助周期。建立执行保险救助资金,每年拨付40余万元用于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申请人。年来,共对件案件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万余元,为名案件当事人办理司法救助申报手续,发放司法救助金.92万元。如今,“法律扶贫”助推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全体三明法院人的共识。永安市人民法院“四点发力”助推脱贫攻坚,持续开展涉贫案件“清零行动”,得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的肯定;三元区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推行“平时工作法”的实施方案》,针对挂包村(居)实行网格化管理,制作并发放“服务群众联系卡”余张;建宁县人民法院在贫困对象识别上,采用“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工作法,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位……一项项保障民生的服务措施,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责编:刘兴审核:方琮高奇■莆田涵江:首例运用“方舱法庭”审理涉恶势力案件■厦门集美:创新矛盾调解机制,“小治理”促“大平安”■龙岩长汀:“一村一警”打通民生警务“最后一公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