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荷花绽放。
走进老区苏区建宁,果园里,农民正在采摘“玉梨”和黄桃;荷塘中,莲农忙着采莲;稻田里,杂交水稻制种长势喜人……
建宁县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发挥农业、生态等特色优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高一远”:让产业生态化
22日,在建宁县文鑫莲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加大马力忙生产,一边提取莲子蛋白粉,一边生产速溶藕粉。
“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要生态种植外,一定要注入高新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公司副总经理冯银英说,从莲子中提取蛋白粉,能将莲系列最深层次的价值给挖出来,比起以前的莲子糊、莲藕粉,蛋白粉的利润将提升10倍以上。
建宁是“中国建莲之乡”,种莲历史悠久。如今,建宁的莲子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余亩,干莲产值5亿多元,是建宁县支柱农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挖掘高附加值。
建宁县运用高新技术和国内先进专利技术,对莲子、莲芯、莲叶、莲梗、莲藕、莲蓬等进行全方位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引进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先进研究成果,开始研发高端产品,蛋白粉和速溶藕粉就是其中两项。
不仅要挖掘农业的高附加值,还要谋长远,让产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我们从招商‘引资’变成招商‘选资’。”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俊铭说,当地实施最严格的生态工业准入制度,只要对生态构成威胁、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管项目多大、经济效益多高,一律谢绝。
建宁县的青山绿水,吸引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
在明一国际生态高新科技园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着调试婴配奶粉基粉生产设备。明一国际生态高新科技园位于建宁县经济开发区,是省重点和省行动计划项目,总投资7.2亿元,占地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共新建标准厂房17.2万平方米,新上全自动干湿法乳粉生产线6条、液态奶生产线4条,年产乳粉等营养品2.5万吨、液态奶6万吨。
“山好、水好,做大山深处原生态奶。”明一国际集团总裁林强说,依托建宁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结合万亩生态园项目建设,倾心打造海峡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形成“牧业农业制造文旅”三产合一,集特色产业、旅行观光、休闲度假、文创教育于一体。
近年来,建宁县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抢占竞争制高点,聚力打造“31”产业,培育明一国际百亿龙头企业和“五子”(莲子、梨子、种子、桃子、无患子)百亿全产业链、特色食品加工百亿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特色生态工业聚集。
“一联一动”:变生态产业化
连日来,建宁县濉溪镇坪上梯田莲海热闹非凡,游客们赏花、拍花,与莲海画廊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坪上梯田莲海,低处海拔米,最高处米,亩的梯田里种满了莲花,是全国最大的梯田莲海。目前,建宁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形成全域赏花格局,以梯田莲海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万亩莲海的景观带。
“真是太美啦!”游客林小姐开心地说,以前看过荷花,但是从来没有置身于千亩梯田莲海中,真是不可言喻的壮观。
“赏花经济”成为建宁的一张“金色名片”,不仅带来了人气,还带旺了当地旅游、餐饮、零售、农副产品等行业。
如何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融于一体?在闽江源头建宁找到了答案: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联动机制的形成,关键就在于如何“联”、如何“动”。“农业是我们的特色,绿色是我们的底色,生态优势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建宁县主要领导说,通过部门联动、业态驱动、活动推动,将一个个产业“联”起来,让一个个产业“动”起来,做活融合大文章。
建宁县春花农场是一个现代化的农场,这里不仅种植了“建宁玉梨”、黄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还套种了铁皮石斛等经济作物,并提供电商、采摘、餐饮、住宿等多种服务。
农场负责人陈春花介绍,这些年,农场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再到休闲旅游,融合后的新业态释放出高效益。仅铁皮石斛一项,年产值就达20多万元。
春花农场的变化,是建宁县加快产业联动,做活“融合”文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从“旅游”到“旅游”,联动之下,促进了建宁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工业与旅游、体育康养与旅游的全产业融合。
“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变农业为景色,变山水为景观,变村庄为景区,不仅做旺了人气,带动当地百姓致富,更拉长了农村生态经济产业链。”县文体和旅游局局长张美娥说,发展生态旅游,串珠成链,化零为整,下活一盘棋,县里依托五朵金花(梨花、桃花、荷花、杜鹃花、金针花),打造全域赏花地,连续举办了四届“为荷而来”中国建莲文化旅游嘉年华等活动,打造“花海跑”“花海骑行”等活动,带动游客接待量。据悉,去年建宁县游客接待量.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39%。(福建日报记者项裕兴通讯员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