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纪实闽南网三明

莽莽林海,绿浪滚滚;清清溪流,蜿蜒山涧。

  三明市以森林覆盖率高达76.8%闻名全国。我市注重全力保生态、保发展,找准二者平衡点,探索出了把深化河长制作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实行“一河一策”,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持续提升流域水质,年以来,流域水质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年在全省率先消灭五类水,去年在全省率先消灭四类水,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山水画,如今已经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持续探索全境创新

  三明,河网密布,是闽江以及汀江、赣江的发源地,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条。其中大田县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早期的矿产开发,导致该县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县内主要流域水质为劣四类甚至劣五类,直接威胁到大田人民的生活用水。为提升河流水质,该县自年起,在全省率先试行“河长制”,以河长巡河、易信晒河、联动管河,推动“河清”。大田县“易信晒河”做法荣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年,我市在总结大田县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市主要流域推行河长制。年3月在全市范围高位推动,全面深化河长制,初步形成了“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河湖保护管理新模式。市、县、乡全面构建“双河长”的河长制工作组织体系,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实现上下游、左右岸“一盘棋”工作格局。

  河网密布,老办法治理不行。如何做到精准指挥和治理,我市探索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河长制数字信息管理平台,集河长、河道专管员履职、问题处置、事件预警、管理留痕、信息发布等于一体,实现全市河长巡河、问题协调处置、河道专管员每日巡河轨迹、河道状况、问题发现、处置等信息的实时反馈和汇总。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全市各地逐步形成一套有地域特点、显治理成效的治河模式。

  在坚持机制创新,探索推进依法治水方面,首先是创新推广综合执法。永安市水行政部门与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联动共治,被评为我省唯一的“全国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去年1月,沙县在总结大田县综合执法机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森林公安队伍作为生态综合执法的主体力量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局(全省第二家、经省政府批准),整合了水利、环保、农业、住建、国土、林业等部门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河道管理等7方面73项行政处罚权,实现了水环境违法案件的快查、快办、快审、快结,执法效果更佳、侦查手段更多,取得了较好成效,成为生态综合执法升级版。目前,全市正在推广生态综合执法“沙县样本”。其次,探索建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的联动协作,在年市、县全面设立检察院驻河长办联络室的基础上,去年我市探索设立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实现涉水违法案件的联动快速处置。永安、清流、宁化、沙县、泰宁等县(市)已设立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并正常履职。

  将乐县“亲水、护水、治水、管水”四水模式和“水质竞赛”;尤溪县“最美河流”和“最差河流”评选,泰宁县“以河养河”模式;宁化县小流域水岸共治“”工作模式;建宁县河长制网格化管理等举措在治河、护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有力促进了河长制工作落实,也得到了国家和省上各级领导的肯定。

  此外,我市把治水考核与干部的“面子、票子、帽子”挂钩,避免出现“工作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不重要”的现象。

  市河长办主任章新华说,目前,全市名四级河长、名河道专管员全部上岗履职,建立了完善的保洁巡查、巡察督导、考核考评机制,建设与创新管理制度,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一张责任网覆盖所有河流。特别是制度保障创新,解决了过去跨行政区域治水难的难题。在这方面,沙县就出台了流域河长履职工作制度和履职图,明确河长权责、职能及追责问责等事项。这个创新在于:瞄准流域河长履职“最后一公里”,让河长不再“责任大、权利小”。

  正是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治水招数,才让人们感受到了河水天天在变化。大田县桃源镇桃新村村民陈月珠说,这几年河里的水变化很大,河里的垃圾没了,水变清了,小时候的桃源溪流又回来了。

  下大力气水岸共治

  河里再怎么治理,如果岸上没有同步治理,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换句话说就是,污在水中,根在岸上。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

  自去年10月以来,全市开展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涉砂专项整治、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小水电生态治理等五项生态治理攻坚行动,建立定期调度、部门互动、区域联动三大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治脏来看,加强部门分工合作,大力整治黑臭河、垃圾河,集中力量剿灭劣五类水体。从治污来看,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清水蓝天”环保专项执法行动等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余次,检查工业企业(点位)家,有效防范和化解了环境风险隐患,如大田县为了让河流回归自然,还水于民,关停了多家不达标的矿业,使这些矿山恢复成田园、公园。从治砂来看,持续打击取缔非法采砂行为,年关停取缔非法河道采砂点家,并大幅削减河道采砂许可数量,建立河道专管员协助河道采砂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如将乐县金溪南口段沿岸,以前林立着大大小小的采砂点,采砂机械日夜不停地挖掘河床,现在砂场恢复了往日平静。从治电来看,全市座水电站“一站一策”细化整改方案,完成34座无法满足生态要求的小水电站退出。从治养来看,全市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5%以上,拆除无法达标养殖户户,全面完成水库网箱清理平方米,削减网箱个。

  河长制说到底必须要倒逼绿色转型。三钢集团精打细算,持续推进绿色钢铁,强化环保管理,实现“由黑变绿”,近两年环保投入5亿多元,同时设备运行效率也提高4%,新产生效益7亿元-8亿元。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三钢获得“AAA国家级旅游景区”授牌。在我市,则全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石墨产业由小变大,氟化工产业从无到有,一批高质量的绿色产业加速形成。

  全民参与共同治水

  从前年4月开始,建宁县已有35家企业认领河流管理,县里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

  让企业当河长,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企业本身就存在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这是监察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的关系。“老鼠”能变成“猫”吗?

  建宁县河长办介绍了这么一个有趣的事情。在前年2月,建宁县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在北京成立全国首个县域级生态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绿化基金会福源建宁生态发展专项基金会。当时建宁县代表就说,一定会将现场募集到的万元基金,用于建宁河流治理,并提出让企业认领河流的思路。这种思路很快在县里变成了一种推行“企业河长”的做法——自家的事情自己做。一时企业纷纷主动认领河流管理。这些企业当上河长后,仿佛感到从以前的“老鼠”变成了“猫”,对河流的保护和管理,就像对自己企业管理一样,当成大事之一来做。

  建宁县的做法,说明了走好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河流之路,是完全可行的。

  近些年,我市利用多种形式和机会,营造人人参与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氛围。比如,通过央企、国企、省企、市企带动,使大企业带小企业。现在市内有多家企业、电站主动参与认领河流、水库,担任“企业河(库)长”,履行保护、治理职责,使企业实现“由黑变绿”的转型。

  大手牵小手之举,也是全民参与的好办法。大田县河长协会、三明市区爱心志愿者常态化参与河湖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活动,引领群众水域管理的责任、参与意识,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由政府为主向全民参与的转型。(记者巫瑞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