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福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金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交通等自然条件差异大,但主要的贫困人口都在县域,乡村的载体也在县域,可以说,解决好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就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福建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福建省县域经济超过“半壁江山”,但主要的后进区域和低收入群体也都在县域。县域经济是福建省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着力点和重要支撑,是推进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的连接点和重要环节,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和薄弱领域。

一、福建省县域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

一是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新时期各县(市)持续推动转型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县域“亩产”持续提高,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二是国民经济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各县(市)始终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惠民利民领域,居民收入和财富稳步增加,老百姓在社会事业领域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三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促进。各县(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大部分县域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地表水质量保持稳定,县域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山区与沿海县(市)协同发展。近几年山区县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沿海县,年度“十强”县(市)中山区占3席,“二十强”县(市)中山区占9席,接近一半。体现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十佳”县(市)中,山区占8席,“二十佳”县(市)山区占16席。

二、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五种特色典型

一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县(市)。比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和南靖县,通过发扬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爱拼会赢的竞争氛围,长期扎根实业,发展实体经济,注重品牌创建和打造百年老厂,探索出“晋江经验”等自主发展的县域经济模式。

二是吸纳中心城市辐射实现跨越发展的县(市)。比如福清市、闽侯县、闽清县以及长泰县、龙海市,深度融入省会城市和特区建设,享受项目、资金、人才和政策外溢,作为城市扩张的承载腹地,进行连片开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三是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多元产业的县(市)。比如上杭县,充分发挥紫金的龙头带动作用,纵向延伸金铜产业链条,形成铜加工、稀贵金属、循环经济三条产业链;永安市着力打造汽车及机械加工、纺织、石墨和石墨烯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惠安县以重化产业为基础,打造石化上下游贯通的产业链。

四是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县(市)。比如宁化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连城县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融合,获评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先进县。清流县大力发展文旅康养、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氟新材料基地。

五是致力脱贫攻坚、保护生态的贫困县(市)。比如长汀县、武平县、云霄县和建宁县,高层次推进产业扶贫,高标准确保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补民生短板,造脱贫之血,激致富之志,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治理,长汀县矢志不移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武平县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三、推动福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点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借鉴浙江、山东等地做法研究制定相关《意见》,各相关职能单位根据分工研究出台具体工作方案。在《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八条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山海协作机制,重点推进闽东北后进山区县协同发展,从交通设施、产业项目、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在干部激励上给予物质奖励等更灵活政策。

二是推动县域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动,力争每个县集中培育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和1个以上特色新兴产业,支持引导发达县域培育新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个县域重点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和园区项目进退机制,打造若干个千亿级开发区(园区)。

三是建立县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借鉴山东经验,建立县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投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项目。基金采取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三级架构,按市场化方式与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合作,撬动各类资本。

四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县域发展环境。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型县(市),试点开展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建设。每个县(市)力争引进一个世界强或中国强企业项目落地,积极培育上市公司。

五是大力推进城乡全域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宜居乡村。

作者:陈俊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5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服务中心主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