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明建宁县富强石材建成我国首个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单位——
“两山”理念引领富强之路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方炜杭通讯员刘子豪)位于三明市建宁县的富强石材矿山,自高标准创建绿色矿山以来,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业内人士络绎不绝。
近年来,富强石材被评为“全国石材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单位”、建成我国首个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单位,开启饰面石材绿色矿山先河。建宁县也因此被自然资源部评为我省仅有的两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回望来路,企业负责人感慨万千。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矿山绿色发展之路,是引领富强石材克服困难、一路成长的法宝。
治理先行守好生态
刮风满天灰,下雨一身泥,这是许多人对矿山的印象。然而,走进富强石材的矿山,干净的水泥路、茂盛的树木、精致的小木屋、清澈的游泳池……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是一座已经开采十几年的石材矿山。
这座山主要是花岗岩,出产的石料各类性能指标远高于行业标准。开采饰面石材难免有废料,然而在这里却很难找到。
“废料都在树的下面。”富强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宜斌指着周围茂盛的树木说。富强石材于年落地建宁,年开始生产。年春节后复工的第一件事,就是全体员工到弃料场种树。
“不抓紧赚钱反而先投资种树,不少人以为我们疯了。”彭宜斌回忆道,在开采初期,投资还远看不到回报,而且在弃料场上复绿比在普通的山上种树难得多。那年,他们种下树苗超过30万株,投入超过万元,占去了绝大部分的利润。彼时,许多人涌入矿山只为把资源快速变现,不少石材资源丰富的地方溪流一度变成“牛奶河”。
“福建省很早就开始实施生态省建设。”从事石材开采、加工多年的彭宜斌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更有切身体会,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更合理地开发利用矿山资源,把石材产业做强,是石材人避不过去的关卡。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富强石材从成立之初就达成“边开采边治理”的共识,花了大量成本做了开采方案设计,统一规划弃渣厂。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据测算,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法,其成本是同规模同行业的3倍以上。
大量投入让企业于年陷入困境,但开春种树依然没有中断。
“吃干榨净”变废为宝
在矿山的半山腰处,有一座大型的车间。“这座山里有两个宝,一个是天然花岗岩石材;另一个则是出自这里的机制砂,是这几年开始对矿山尾矿渣料进行‘吃干榨净’加工出的产品。”富强石材总经理张自雹说。
年,富强石材投资多万元建设机制砂场,利用尾矿渣料,每天可生产多立方米的机制砂,用于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和民房等基础建设,将尾矿的利用率从60%提高到95%以上。
据介绍,采用水洗水破方式加工机制砂,不会新增粉尘污染,1立方米机制砂在建宁的售价在40元至50元,一年能增加多万元的利润。
“一直以来,矿山尾矿都是污染难题。以前,处理尾矿渣料主要是通过建弃渣场来积存,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溃坝等严重安全隐患。若尾矿渣料中存在重金属,还可能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建宁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谢世元说,将尾矿渣料加工成机制砂,可谓一举两得。
业内人士认为,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是简单地把矿山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而是指矿山企业从资源的开采、加工、综合利用到运输全过程集约减排,才是真正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吃干榨净”,昔日人见人厌的下脚料变成了真金白银。
转型景区造福百姓
据统计,近年来,富强石材先后投入上亿元用于打造绿色矿山,建成室内游泳池、观光木栈道、观景平台,并将矿山开采的蓝宝石方料雕刻成二十四孝石像道等,园林式矿山景观基本形成。
年,在政府主导和企业自觉行动的合力下,富强石材建成我国首个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单位。
年,第一批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中,富强石材是三明市仅有的两家上榜公司之一。年,富强石材“蓝宝石G”矿山被国家自然资源部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公司逆势上行。
据统计,年以来,来自全国17个省28个县(市)的多人次先后到修竹半岭矿山参观学习,富强石材成为国内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标杆。
彭宜斌表示,让矿区变成景区是正在努力的方向,规划打造集旅游酒店以及多种旅游资源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主题矿山公园,力争实现“开采一座青山,还当地一座公园,带动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