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宁县念好三字诀力保闽江源头水更清

近年来,建宁县坚持以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着力构建“治、保、控”综合治污体系,“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各环节紧密衔接,水污染防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年至年,省控交接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标准、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

一是狠抓水质提升,深入“治”。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抓好水功能品质提升。制定《建宁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年)》,深入排查整治违规入河排污口,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加大对排水系统走访排查,实施雨污分流建设改造。规范水源地管理水平。围绕“划、立、治”三个方面,完善王坪栋水库保护区立标定界、隔离防护、应急防控,实现保护区隔离防护和视监控全覆盖。

二是加强生态修复,完善“保”。建设生态化湿地公园。投资.26万元,建设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实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共筑闽江源区生态安全。开发多功能建莲基地。推广建莲标准化与生态化种植,开展生态型、观光型种植基地,形成集生产、体验、休闲、科普、观光为一体的建莲产业,让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县建莲文化传承的载体。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通过合理的布置和策划,国家湿地公园的运营将有效带动生态旅游产业,丰富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让百姓从中增收。

三是创新河湖管护,全面“控”。推进“河长制+五方联动”模式。通过河长制工作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联动执法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河长制+生态脱贫”模式。将河长制工作与扶贫脱贫相结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河道专管员、设立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收获“生态红利”,既保护了河湖生态环境,又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河长制+信息化”模式。通过指挥平台对全县30名河长、93名河道专管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及量化打分,实现一体化、全覆盖、动态式管理。推进“河长制+科技化”模式。在重要流域节点新增92路高清视频探头,将全境29条0多公里大小河流均纳入平台监测管理,同时在乡镇及县域交接断面安装10套河道水质在线监测设施,促进河湖突出问题解决。推进“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模式。聘请志愿者和企业家们分别担任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履行河段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等职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开启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新局面。

(三明市河长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