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记者林思雨
一滴水,可以映照千万农民的生活品质;一滴水,可以折射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现在的水流真足、真清澈!让人吃得放心。”说到我市为推进农村供水工作做出的努力,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大元口自然村村民聂源龙深有感触。
5月31日,随着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安全饮水工程进水总阀开启,汩汩充足、清澈的水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源村大元口、江家店等5个自然村,户、名村民从此喝上安心水。在自家3楼,聂源龙一拧水龙头,看见常年水压不足的管道冒出了汩汩清流。听着哗哗水声,他打心底乐开了花。
这是我市抓好“供好农村水”的一个生动缩影。我市地处山区,工程点多面广,农村供水难度可想而知。如何确保农村供水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百姓?
近年来,市水利局紧抓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坚持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助力乡村建设“三明模式”巩固提升。
提升“先天设施”基础,农村供水工程升级更提档。年以来,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规划总投资亿元,新建(改造)规模化水厂个,新建小型水厂个,建(改)配水管网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已完成投资20.2亿元,实现受益人口52.35万人。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大农村水厂配套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蓄水保水能力,计划建设或在建的供水水库共6座,计划总投资14亿元。其中,永安城区供水水源溪源水库年内投产,发挥效益。
破解“后天养护”瓶颈,让农村供水工程建好更要管好。我市积极争取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万元,持续投入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进一步补齐农村供水短板。同时,我市在全省范围内首推“水厂管家”APP,畅通与、e三明等平台通道,探索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水厂社会化服务、县企统管、购买工程保险等机制,形成三明农村供水“制度化处置、流程化运转、社会化评价、成果化应用”养护模式,获得水利部、省水利厅肯定及推广。
扭住“喝干净水”牛鼻子,让人民群众喝上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年8月,我市成立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中心,负责三明市区饮用水源管理机构的筹建和保护工作。同时,强化水利、生态环境等单位对接协调,开展农村饮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配合完成供水人口在万人或日供水在千吨以上农村水源地“划、立、治”重点任务。目前,我市建有并逐步完善省控、市控水库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加强水质监测,实现对水质的实时、动态监测,农村水质合格率比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农村供水工作仍然在路上,“供好农村水”正在进行时。市水利局将持续抓好抓实农村供水工作,到年实现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的新格局,构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安全可靠、保质保量的农村供水工程和管理体系,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农村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标准,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持久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