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农民日报」
九月下旬,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十四五”期间,两校将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开放、对外合作交流等六个层面展开深入合作。此次合作,标志着福建省内涉农高校深化“强强联合”,开启了为乡村振兴培养新型人才的新篇章。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为加快为农业农村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引导省内涉农院校加强配合,形成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合力。以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四所“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代表,各涉农院校在专业建设、涉农培训、科研投入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了涉农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不断迈上更高水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涉农专业建设
拥有约家“天福茗茶”连锁店的天福集团,是一家集茶叶产、制、销、科研、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集团,对涉茶专业人才有着较大需求。结合天福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需要,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艺与茶文化等专业。这些根据就业市场设置的专业,学生一出校门就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地处闽南,根据闽西南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开设的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可服务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
专业设置凸显“农味”。三明农业学校对接海西和三明市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开设园林绿化、畜牧兽医、无人机操控与维修等多个涉农中职专业,形成适应海西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区域重点产业需求的专业布局。近几年每年涉农专业全日制招生数均达人以上。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现职教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共荣。”三明市农业学校负责人说。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三明农校开设涵盖农林牧渔类、交通运输类、旅游服务类等10大类20多个专业。拥有3个特色专业群、3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3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以特色产业为方向,开展各类涉农培训
年8月,由三明农业学校和沙县县委、县政府共建的“沙县小吃产业学院”正式立。学校围绕沙县小吃产业,开办和建设中餐烹饪、酒店服务管理和旅游服务管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专业,培养人数逐年增长,目前在校生数达人。协同沙县小吃培训中心,三明农校完成沙县小吃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余人。
针对不同的专业人才,创新不同的培训方式。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福建省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在龙岩市连城县培田村和莆田市汀塘村,学校依托温铁军教授团队,联合地方政府开办了乡村社区大学,开展各类繁荣乡村社区活动,不仅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为当地人文传承、乡土重建和生态保育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文化教育平台。
“产业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与关键依托,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年组建了由校内专任教师构成的茶文化名师创新团队,深入南靖县和建宁县等地多家茶业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社会服务,培训达20次,培训人员人次。
漳州科技学院坚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持续开展评茶、茶艺、食品、电商、茶文化骨干教师等方面人才培训,累计培训认定技能人才近3万人。通过长、中、短期培训结合,开展海峡两岸新型农民、漳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万余人次。
依托科研力量优势,助力农业技术创新
科研实力是各院校的突出优势,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三明农业学校与沙县农科所联合开展珍稀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与沙县烟草公司合作研发小型烟杆收获机。目前,学校技术开发项目已获得7项国家专利。年起,学校参与三明市“明八味”产业研究院工作,在中草药种植人才培养、药膳应用推广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多项关键性成果。
年,三明农业学校成立“家庭农场”咨询服务工作室,先后与10余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年以来,学校14名教师参与三明市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对口帮扶工作。年,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选任工作中,学校15名教师对接了企业,扩大技术服务面。
漳州科技学院设立茶产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漳州市休闲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天康检测技术中心、文旅设计研究院等多个科研中心。其中天康检测技术中心重点为乡村茶企、农产品企业开展微生物、茶学、质量管理、食品研发、保健品研发等方面的方面服务。今年,共计检测各类样品多个,服务涉农企业70多家。
福建农林大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早在年,学校就率先获准面向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招收函授大专生,开设园艺技术、畜牧兽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