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建宁记者站苏美瑜陈震文/图
7月12日,走进建宁县均口镇梅花岙家庭农场,蔬菜大棚内一片郁郁葱葱,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几名工人忙着施肥、采摘。
“姐姐们,这些地块都要把有机肥覆盖上。”“师傅把那边的喷淋系统打开!”农场老板廖桂红一边筛剪坏果,一边介绍着,“这里有辣椒、西红柿、圣女果、茄子、苦瓜,在苦竹山还种了30亩的甜玉米。”
很多人认为,种菜辛苦又挣不了钱。可廖桂红居然放弃了美容店生意,把全部心血投入种菜,四年辛勤摸索,她成为种菜能手,还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弃商从农
返乡创业搞种植
廖桂红今年49岁。年进入建宁塔下纸厂打工,年辞职开起护肤品店。凭着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她和丈夫从一无所有发展到拥有了自己的护肤品连锁店,年收入达15万元,事业小有成就。
这位美容店老板何以会成为“新农人”?原来,听朋友说种植大棚蔬菜效益好,她也想试试。
说干就干。年,廖桂红在均口镇黄岭村流转了6.47公顷土地,开始种植大棚羊肚菌。“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水质好,一定能种出优质农产品,而且大棚原先种植食用菌,可以减少一部分开支。”
起初,亲戚朋友都不理解她,好在丈夫兰永庆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现实很快就给廖桂红泼了一盆冷水。“羊肚菌种下去后小问题不断,好不容易收获了,品质又不太好,这种食材相对高端,销路难以打开。”面对失败,廖桂红十分坦然,“还是吃了没经验的亏,一下子进入陌生的领域还是有点困难。”
迎难而上大棚蔬菜闯新路
尝试种植羊肚菌失败后,廖桂红没有打退堂鼓,反而越挫越勇。年,她毅然关闭了两家营业不错的店铺,全身心投入大棚蔬菜种植中。
没有经验,怎么办?廖桂红儿时随父母下地干活,没有大规模种植经验。为了种好地,只好四处学习考察。
“是短视频直播平台救了我。”廖桂红说,“种植大棚蔬菜后,一有空我就看看短视频上有关蔬菜种植的短片,有时刷到周边县市的种植户,我就向他们取经,真的学到了很多。”
什么菜好种,经济效益好,什么时候下肥料,下多少……短视频平台上的“老师们”悉心指导,廖桂红虚心好学,用本子记下。
资金、土地、技术……处处都是坎儿,廖桂红迎难而上,想尽办法一一解决。经过一年多摸索,蔬菜大棚渐渐有了起色。不料,今年年初一场大雪,让廖桂红一下子跌落谷底。“菜被冻坏了,降雪压坏了40多个大棚,当时心都凉了。”
廖桂红很快缓过神,熬过了难关。吃一堑长一智,她用心做好防灾措施。如今,大棚已步入正轨,长出的蔬菜品质好,进到多家超市,一上架就一售而空。
致富能手带动周围人增收
每天凌晨3时,廖桂红就把刚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装车,运到农贸市场销售。
为了减少成本,她自己管理农场,还亲自送货。为此,她特意考取了驾驶证。“为了打通销路,我哪里都去,各个乡镇赶集的日子都烂熟于心。”廖桂红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大棚蔬菜年产值达到80万元,纯收入在30万元左右。今年4月份,梅花岙家庭农场被评为建宁县巾帼示范基地。
“自己富不叫富,一起富才算富。”农场雇的10名员工,多为女性,工人在这一年有3万多元收入。周边村民纷纷跟着廖桂红学种菜,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无偿帮助农户贩卖蔬菜。
面对新市场,廖桂红有了新目标:“单纯的家庭农场无法达到收益最大化,电商模式才是发展方向。”今年初,她和朋友在福州闽侯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租下场地,专门用来包装绿色无公害蔬菜。此外通过多个网络平台销售,每天营业额都在1万元以上。
“我向建宁农信社低息贷款万元,下一步要通过‘基地+工厂+互联网’的模式线上销售绿色蔬菜。”廖桂红说,“今冬要承包烟后、稻后田33公顷,专门种植卷心菜、花菜等供应福州市场,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