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色是共和国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底色。红旗,象征着革命和胜利,象征着坚定的信念。三明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峥嵘岁月里,三明老区苏区儿女在党旗、军旗指引下,毅然踏上革命征程,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三明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奋勇前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重温这些红色故事,对于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打响“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品牌,做好“三明实践”后半篇文章,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设“倾听红色记忆”栏目,精选出50个三明红色故事,为您深情讲述。
今天请听第三十四集:
《毛委员赶圩》
建宁县城有一条一里多长的花墩桥街,街上店铺林立,每逢圩日,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
这天恰逢圩日,喜欢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毛委员,趁难得的空闲时间赶圩。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毛委员边逛边详细地向赶圩的农民了解情况。偶然听到几位农民发愁买不到锄头、犁耙等农具,于是,他转身向打铁店走去。
一连看了街上三家打铁店,果然见店里摆的、挂的,铁砧上打的,尽是火钳、锅铲、铁瓢等生活用品,就是看不到农具。
毛委员就问其中一家打铁店的师傅,为啥不打农具?打铁师傅告诉毛委员,打农具会亏本。
等到下午散了圩,毛委员又走进了那家打铁店,还让人把另外两家打铁店的师傅也请来。
看着三位师傅疑虑的神情,毛委员开门见山地向他们讲明了眼下夏收夏种时间紧,农民兄弟买不到铁制农具种不了田,影响农村生产的道理。并请三位师傅帮忙,多打农具少打瓢。毛委员说,瓢啊、勺啊、钳啊、铲什么的,可以用竹木去做,而锄头、镰刀是要铁打的,竹木代替不了。
毛委员亲自关心农具,让师傅们内心都很触动。然而,打农具费工不赚钱,赔本的买卖实在没法做,他们说出了也得养家糊口的难处。
毛委员建议,农具的价格适当提高点,三位师傅表示农具卖贵了,农会干部就会上门来管了。
于是,毛委员叫警卫员把农会干部找来。
很快,农会干部小邱来了,听明白毛委员的意思后,连连摆手表示价格提不得。农具价格一提价,农民肯定哇哇叫。农民有意见,一来影响农业生产,二来影响工农联盟,那就是天大的事啦!
略感失望的打铁师傅们默不作声。坐在凳子上的毛委员表情严肃地向这个年轻的农会干部详细了解情况。随后,毛委员与大家一起一件一件计算农具成本,商定各种农具的合理价格。
最后,毛委员语重心长地要求小邱等农会干部,要把这定价给大家解释清楚,工农之间相互理解支持,促进工农联盟更加团结一心。
离开时,毛委员向三位打铁师傅拱手相谢。三位打铁师傅当即表示这就回去打农具,保证不误农时。
(绿笙、戴建明)
来源:《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汇》
原标题:《党史百年红色三明
倾听红色记忆?:毛委员赶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