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历史,绍兴天后宫路的来历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始于古代神仙信仰与民间巫术。绍兴自古至汉,俗多淫祠,好卜筮,盛行鬼神祭祀,故道教流传甚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晋时,葛玄、葛洪先后居会稽炼丹修道。东汉印度佛教传入会稽。晋后,发展迅速,兴建寺院庵堂成风。隋唐,越州佛教兴盛,高僧云集,一时成为江南佛教中心。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传入。

今绍兴古城内留存的一些与宗教有关的地名,主要是以原道教、佛教和纪念性建筑演变成为地名的。

道教兴起于东汉中晚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以神仙信仰、长生不老为核心,内容庞杂多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特有的道教文化。东汉时,绍兴已有道教炼丹活动。唐高宗乾封元年(),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诏令各州置一观一寺,此后,建观布道盛行,绍兴建有多座著名的宫观。自宋以后,道教兼容并蓄,出现了混佛入道的现象,民众对道教与佛教的区分也逐渐模糊。明、清时期,道教活动渐次衰微。民国初期,已呈颓势,道观几近废圮。今日,在绍兴还留存着一些与道教有关的地名。

天后宫是天后宫路的简称,位于绍兴古城水沟营西侧。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在此建有一座道教祀神所,供人们祭祀护海女神。元代封女神为天妃,宫为天妃宫。清代封女神为天后,宫为天后宫。民国时,将天后宫南侧的一条路名为“天后宫前”,今名“天后宫”。

据称,天后娘娘是北宋初福建莆田县林氏之女,生长于海边,幼而聪异,知祸福,擅游泳,善治病,能乘席渡海,救助海上遇险船只。她死后还屡次显灵。凡海舟遇险,有祷必应。遇渔船黑夜行驰,即化身神灯,为渔舟护航,因而成为人们敬仰膜拜的护航女神。北宋后期,在沿海一带多建有天(妃)后宫,闽台地方称为妈祖庙,大凡出海者都要求其保护,是出海人祈福之所。

旧时,在绍兴也建有多座天后宫。据清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一记载,“滨海之处多立庙宇,不可胜载,惟寺额旧称天妃,今奉敕封改称天后。”除沿海卫所建有天后宫外,在府城内也有多处,“一在府山后,一在水沟营,一在光相桥西,皆运官建”。

绍兴不仅是通向外海的重要关口,也是漕运通达之地。运输官船的运官建造天后宫,是以此祈求天后娘娘庇佑航运船只平安,为出海和航运之人祈福消灾,这当然是古人无法克服海洋、江河险难而求助神灵的一种心愿。现天后宫建筑已废圮,在其址上建有居民住宅楼,在住宅楼之前的这条道路,依然被冠以“天后宫”之名。

喜欢文章的亲,请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