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激活数学密码点燃创

红网时刻新闻颜洪株洲报道

成功=X+Y+Z,天才=1%天赋+99%努力......万物皆是数,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如何将数学课程绽放“创新思维”之花?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初三教研组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探索多种“趣味”教学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

创设操作情境让数学“增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课堂要与生活有效对接,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数学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有温度又有深度。”初三数学教研组组长李如意认为,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教学,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如何让“乏味无趣”的数学生动起来,激活学生的能动性?数学教研组积极创设有趣、有效、新颖的数学操作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构建起“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

创设操作情境,能让学生动起来。李如意解释说,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摸摸数数、剪剪拼拼、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教研组认真研究课题,创新课堂“花样”,以剪纸图形入手,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学会辨别对称轴,并能够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在学生的“剪纸”里,融入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空间几何的表象、对数学方法的创意。

“我们不仅在课内创新形式,同时也开展很多数学文化活动,比如带学生们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利用影子测量炎帝雕像的高度,让孩子们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熟悉的事物,这样的活动也拉近了孩子们与数学的亲近感,让他们懂得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李如意告诉记者,教师节的时候,同学们还用函数写卡片、设计卡片,展现出了对数学认知的变化。

探寻学生“想象力”的生长点,教研组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使学生不断在学习中去应用数学,启发学生不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信息技术相辅让数学“减化”

怎样让枯燥的几何公式在脑子里活起来,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障碍,也是很多教师课堂设计研究的方向。数学教研组拓宽教育改革路径,创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基本模式,研究几何画板教学,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几何画板是一款动态几何软件,不仅仅适用于几何,还可以涵盖立体几何、代数、三角、概率等中学数学的所有内容。它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能够立体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李如意说,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简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数学教研组杨健在年几何画板制作大赛中获株洲市一等奖,张宁获二等奖,同时,教研组发挥凝聚力,不仅指导青年教师,也极大提高了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近年来,数学教研组张宁在株洲市年在线优课大赛中获特等奖;冷雨霏和李如意在天元区初中数学试卷命制及分享评选获区一等奖;张宁在年天元区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教与学”竞赛评选一等奖等。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体会数学计算巧妙之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数学教研组每个学期都会开展计算能力竞赛。

“组内一起出题,试题包含勾股定律、三角形知识、数学建模等,题型也充分考虑学生学情,根据计算难度梯度分别设置不同分数,既保证了人人参与,又可以充分凸显出学生的真正实力。”李如意说,通过校内竞赛的磨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大为提升,很多学生站上了市、省数学竞赛平台,多名学生获得了奖项。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正是在这种良好竞争发展的团队里,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初三数学教研组的每一个人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特色,并在各自绽放的同时,凝聚成一条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着这份热情,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