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导读
福建省村“两委”换届刚刚全面高标准结束,记者近日来到福建乡村,感受新任村书记以高昂热情、务实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姿态,寒冬的八闽大地涌动着一股干事创业热潮。
永安市槐南镇洋尾村书记、主任罗旌旭在田间观察蔬菜生长情况。
“新手”闯新路破解难题
这次村“两委”换届,一批年轻人成了村里的“领头雁”,他们登场后的不俗表现,颠覆了“生姜还是老的辣”的惯性思维。
“面临的困难比想象的还要难。”去年底,罗旌旭当选永安市槐南镇洋尾村书记、主任后,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缺钱。
罗旌旭介绍,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
年出生的罗旌旭此前在外地从事碎石加工,为了寻找集体经济增长点,他发挥善于经营的优势,敲定两个项目:主动对接邻近旅游强村,投资联建民宿和汽车充电桩;盘活村里一块建设用地,以地招商建设店铺出租。
让百姓感到发展理念思路不一样的还有年轻当家人丁勤松。年出生的丁勤松,是上杭县白砂镇碧沙村的书记、主任。他上任后,琢磨出一条“先找销路、再组织生产”的路子。打算以村集体名义在龙岩市区开了两家社区生鲜店,承包给他人经营,并根据店里的销售情况,组织村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这样,村民加工豆腐皮的传统手艺,就有了用武之地。还有村里的多亩毛竹,可以用来发展林下种养产业。”丁勤松说。
90后的林晓文,也是村里的新“掌门人”。他任职的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碧波荡漾的濉溪河从村庄流过,上世纪80年代,游船曾是溪上美丽的风景。最近,当年的码头旧址又热闹起来了,一座投资万元的元庄渔人码头即将动工。推动这个项目落地的,正是林晓文。细心的村民发现,他上任后,村里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菜鸟驿站建起来了,安全饮水工程动工了,一条米长的机耕路修好了,红色遗址研学基地也开始建设了……
上杭县白砂镇碧沙村书记、主任丁勤松在蔬菜大棚。
“老将”一张蓝图干到底
去年底,中国农技协会和福建省科协联合给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蔬菜科技小院”授牌。“小院”入驻了8名教授专家,以辣椒病虫害防治、莴苣品质提升为主攻方向。
“蔬菜科技小院”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五一村书记、主任许光园争取到的多个项目之一。自年担任村书记后,许光园创建了千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了乡愁馆、孝廉馆,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万元。村子收获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星村。
“成绩属于过去,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连任后,许光园不停步、迈大步,眼下正紧锣密鼓地做好两件事:一是提升党群服务中心。这件事她盘算了好长时间,五一村是三明市的五星级教学点,全年有多人次来这里参观,由于没有合适的培训中心,只能借用别人的地方,升级改造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是建设土特产展示中心,配套建设游乐中心。许光园憧憬着,展示中心在春节旅游旺季“赚一笔”。
与许光园一样,漳平市西园镇基泰村书记、主任叶启义也在续写新的强村富民故事。来到基泰村,叶启义就带记者参观了一条新建的绕村路。这条长约3公里的路,有的地方8米宽、有的地方4米宽。见记者诧异,叶启义解释说,设计的全是8米,因为资金不够,不能一步到位,但路基都留好了。“办好村里的事,也要量力而行。”
今年53岁的叶启义,担任村里的当家人已有8年时间了。最近他正在忙一件大事。制作古法红糖是村里的传统产业,全村种了多亩甘蔗,年产红糖50万斤。然而,如何处理甘蔗渣一直很头疼。去年,叶启义请食用菌专家尝试把甘蔗渣做成食用菌棒,试种毛蘑菇、草菇等食用菌,已经取得成功。叶启义打算先由村集体试种,“待确保能赚钱了,再带动村民一起干!”
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书记、主任邓长安,每天望着一片片茶山,想的是如何挖出更多的“金矿”。全村多户人家,种植了多亩茶。“家家户户都生产水仙茶,村民人均收入2万多元。”可邓长安不满足于此,琢磨着如何拉长茶叶产业链,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去年底,投资万元、总面积平方米的茶厂在村里落成,能提供制茶、品茶、鉴别、储存等一条龙服务。村里原计划将一处闲置厂房出租给茶厂,后来村干部商量后,经过“装修”,并引进制茶设备和冷藏设施。“这样,租金可增加不少,集体经济进账就多了。”
对于上杭县溪口乡大连村书记、主任邱洪福来说,连任后最紧迫的任务是完成廖海涛故居的修复。廖海涛原是新四军第6师16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廖海涛故居计划于今年3月底开馆。目前,邱洪福正忙着征地拆迁、设计制作展板。他说,“大连村是省级革命基点村,廖海涛故居是很好的党史教育基地,建成后必将促进村里文旅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