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建宁的地名来历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m.39.net/pf/a_5971033.html

建宁,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县,是全省14个纯客家县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群居,现在里心、溪口、城关一带,就是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据载:建宁夏商时期隶属扬州,周朝归属七闽地,春秋战国改属越国,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三国归吴,为建安郡所辖,孙休永安三年(公元年)置绥安县(即今建宁、泰宁、宁化)。晋朝改属江州(即今九江)。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年),因避帝讳,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县址设今建宁城西南,即今高沙州一带。齐、梁、陈、隋分属江州、闽州、抚州管辖。唐朝肃宗乾元二年(公元年),将绥城县分设归化、黄连二镇,黄连镇即建宁。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年)邑人陈岩(武将)表为义宁军,封为观察使,镇守归化、黄连二镇,归属建州。南唐保大四年(公元年)改黄连镇为永安镇(场)。中兴元年(公元年)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建宁含义即建州和义宁军合称,并有“永安”为“宁”的含意。建宁置县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历史。

地名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其命名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来历,或纪念一人,或纪念一事,或状物,或摹形,或书其位置等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建宁有10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余个自然村。分析这些乡村地名,从中领略历史长河中的风云变幻、风土人情和建宁人与住民的生存状态以及朝代更迭留下的历史印迹、疆域变化,对了解建宁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带“畲”字的地名——反映客家与畲族的关系。建宁有中畲、铜畲、麻畲、都畲等。如中畲,传说早年是畲族聚居地方。在唐宋以前,闽西北的建宁、宁化、清流等地是畲族聚居地之一,虽然经过汉畲民族的融合,随着年代变迁,不少先民已搬迁,改姓,现在的畲族居民很少,但带“畲”字的地名仍然遗存。

带“坊”字的地名——大都是姓氏地名。这些地名有黄坊、蒋坊、毛坊、陈坊、肖坊、罗坊、黄家坊(蕉坑)等。可以这样说,带“坊”字的地名是古老的地名,一般宋代时就用“坊”字来命名街巷和村落,而这些地名大多又是姓氏地名。如黄坊原来居民大多数姓黄。毛坊,以毛姓取名,蒋坊,以蒋姓取名。但朝代更替,沧海桑田,居民会发生变化,有的仍然是原来的姓氏,但更多的已经变化,但地名沿用至今。

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地名——有大南、武调、助驾井、桂阳、血树坑、均口、半寮、将屯、邱家隘、将军殿等。历史事件,总是给当地居民留下极其深刻的难忘印记。居民就用村落命名以示颂扬或纪念。如助驾井,原名锄家井,因古时皇帝军队路过此地,在一井饮水解渴,就更名为助驾井。大南,以古有“大南寨”驻军在此而得名。血树坑,太平军曾在此开辟战场,流血染村故名。半寮,以前叫大寮,黄巢农民起义军进村时见大火烧山烧房,扑灭火,只留下一半改叫半寮。将屯,宋代镇将谢望屯兵于此而命名。均口,地处建宁、泰宁、宁化三县的口,原为古军营,叫军口,后演变为均口。志载:“入闽有三道,建宁为险道”。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地形险峻。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宁关山重叠,是战略要地,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黄巢、邓茂七农民起义军、太平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都在这里留下战斗营寨旧址,所以“武”地名自然为数不少。

带“坑”字的地名——有元头坑(靖安)、泥坑(戴家)、赤坑(均口)、芰坑、洋坑、蕉坑、双坑等。建宁是偏僻山区,两山夹峙之地或狭小谷地皆曰“坑”,这些以“坑”字命名的地名大多数根据地形地貌。如元头坑,地形园(元)故名。泥坑,以田塅土质好,“好土出好人”而取名。赤坑,以山坑赤色土取名。芰坑,此坑较大,石头多菱形而取名。双坑,村建在两条山坑合口处。但也有根据姓氏如张坑、王坑等。

与山、岭有关的地名——有高山、陈岭、黄岭、严田、器村、笔架、隘上、岩上等。建宁是山区,东北、西北、西南属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南的金铙山是秀起东南第一巅,主峰白石顶海拔米。县境四周,高峰叠嶂耸立,境内丘陵起伏延绵,所以与山和岭有关的地名,也为数不少。如高山、村落就建在高山上而命名。陈岭,地处县城东部,境内丛山峻岭,要耳听八方,耳东为陈,故名。严田,地处严峰山下,田地肥沃得名。笔架,地处丛山之中,山形似笔架。器村,以村后的“器村峰”取名。岩上,村建在岩石山瀑布上而取名。

与溪河有关的地名——有溪口、兰溪、水尾、楚尾、渠村、滩角、河东、斗埕、湾坊、沙洲、桐源、里源、大源口、东溪、张溪、双溪等。如溪口,为长塘小溪与濉溪汇合取名。大源口,有三条溪在此汇成一流故名。双溪,二条小溪合口处。楚尾,地处楚溪尾末处。渠村,两条溪流在村前汇合,又象两条水渠而取名。滩角,村建在里沙溪滩上的一角。河东,地处濉溪之东。斗埕,位于濉溪陡(斗)湾处的一片沙埕地带。湾坊,地处都溪上游转弯处。沙洲,位于里沙溪冲积洲上。东溪、里源、张溪,兰溪均以溪名为村名。建宁山涧小溪网布全境,主要有宁溪、都溪(下游为兰溪)、里沙溪、开山溪、黄坊溪6条水系汇集于濉溪主河。古代的建宁人择水而居,溪河给了他们繁衍生息的不尽源泉,以溪河命名居住的村落也就在所必然。

与古代神话传说有关的地名——有马源,龙窑等。马源,传说古时有白马精顺山而下形成一条水源故名。龙窑,村后山上有多源塘,水深潭清,传说龙戏水的窑,因以村名。

以纯姓氏取名的地名——建宁县虽小,但姓氏多达一百一十多种,以姓氏命名的村落众多也理在其中。建宁姓氏命名村落大致可分三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以姓和家组合。如戴家、陈家、汪家、杨家、丁家、何家、胡家、江家、翟家、邓家、蒋家、程家、邱家、罗家、董家、郑家、谢家、马家、苏家等。另一种是在姓和家后面加上“坑”、“坪”、“地”、“山”、“坊”、“磜”、“坡”等字,如冯家坑、陈家坑,廖家坪、卢家坪,曹家地、邱家地,张家山、邓家山,高家坊、潘家坊,余家排、陈家排,艾家磜、连家磜,蓝家坡、曾家坡等。第三种是以居民多数的两姓命名,此村名较少。如陈余、朱罗坑(芦田)等。

与反映居民企盼有关的地名——有安寅、长吉、靖安、修竹、龙安等。建宁人历来勤劳、纯朴、诚信,不少人世居穷村僻壤,期盼平安、健康,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就想凭借神威的意愿祈祷平安,谋求幸福安康。如安寅,以“干支”“寅”属虎,英雄地与平安取名,意为平安。长吉,村居民能听到南门长吉寺的钟声,取名含有长久吉利之意。修竹,沿河两岸生长观音竹,观音修善成佛,寄寓观音娘娘为民保太平、保平安、保安康。

另外还有众多的以方位命名,如溪枫的上盘、中盘、下盘,以形状命名,如大坪头、小坑,以数字命名,如三滩、七里坑、九进坑,以建村先后(新、旧)命名,如隘上的土楼上、新屋下等。这些命名,明白准确。众所周知,各地的地名从古至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的地名在不断变化更名。如友兰,传说最初到此地开基创业的先祖有一夜梦见有牛负草进入牛栏,故名牛栏坑。后来由于村子里读书人多了,感到这一称呼实在不雅,遂根据谐音改名为友兰(删去“坑”字),此名叫起来响亮,并兼有“友结金兰”之义,故此一改,大受欢迎,一直延用至今。又如芦田,原名炉田,因黄姓芦公从邵武迁居此地种田,更名芦田,延用至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