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
古称秀容,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以勾注山为界,北属雁门郡,南属太原郡,东汉末年置新兴郡,西晋改新兴郡为金昌郡。隋开皇十八年(年)废郡设州,始称忻州,“以有忻口而名”。另有一说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突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逃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年境内为忻县地区专署。年改为忻州地区行署。年改称忻州市。辖一区一市十二县。
忻府区
吴杰强摄
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定襄县
张晋兰摄
据《史记正义》,按古代谥法,“辟地为襄”,“辟地有德,襄”。西汉置定襄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北。把和林格尔一带命名为定襄,表示这个新建制的地区安定了。后汉末由内蒙古迁徙今治。唐武德四年(年)于今治置定襄县。
五台县
张永红摄
北魏太和十年(年)置驴夷县。隋大业二年(年),因境内有五台山而改名五台县。金贞佑四年(年)升台州。明洪武二年(年)复为五台县。
原平市
李全清摄
因地形为原而得名。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年)始置原平县。隋大业二年(年)改为崞县。唐神龙元年(年)改称唐林县。年改名为原平县。年撤县建市。
代县
张锁元摄
代县之“代”,源于代国、代郡之地名。古代国,战国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为秦朝36郡之一,治所在今天的代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刘邦把云中、雁门、代郡中的53县合并为代国。汉代以后,代国和代地之名还被经常使用,但区域范围不断变化。现在的代县,是一个古老地名的重要见证。
繁峙县
魏红光摄
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归赵,秦灭六国,始置繁畤县,因其环列皆山得名。明洪武二年(年)废州为县,改繁畤为繁峙。
静乐县
吴杰强摄
西汉初年置汾阳县。隋大业四年(年)改为静乐县,取“静和颐乐”之意。唐武德六年(年),汾阳、六度二县并入静乐县。宋咸平五年(年)将宪州治从娄烦移来静乐,废静乐县,始筑城;熙宁三年(年)复置宪州,领静乐县。金代设静乐郡,天德三年(年)改为管州。元承金制,仍为管州。明洪武二年(年)复改为静乐县。
宁武县
吴杰强摄
元大德五年(年)建宁武屯,以“咸宁偃武”故名。明成化四年(年)置宁武关。雍正三年(年)设宁武县,县以关名而成。
神池县
吴杰强摄
神池由来,缘于北距黄花岭,皆重峦叠嶂,迂岭而下,约三十里,地少平,有水一泓,来无源,去无迹,旱不涸,涝不溢,名曰神池。又一说,相传古时有一女子,无婚而生双龙,龙子腾空而去,龙母亦不见,但见其羊水渐涨,遂成西海子,亦即神池由来。
五寨县
吴杰强摄
明嘉靖十六年(年)建五寨城堡,以堡辖东西南北中五大堡寨得名。清雍正三年(年)置五寨县。
岢岚县
赵文君摄
北魏为秀容郡地,因境内有岢岚山而得名岚州。隋大业三年(年)置岢岚镇。唐永淳二年(年)改为岢岚州;长安三年(年)置岚谷县,属岚州;五代因袭前制,仍名岚谷县。宋于岚谷县置岢岚军。金废军,升岚谷县为岢岚州。元废。明洪武八年(年)置岢岚县后复岢岚州。民国元年复称岢岚县。
河曲县
吴杰强摄
因地处黄河曲折之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义而得名。战国属赵。汉为西河郡宣武县地。西晋属羌胡。唐为宜芳县地。五代北汉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年)置火山县,属代州。金贞元元年(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隩州。明洪武二年(年)复置河曲县,隶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年)改隶保德州。
保德县
闫鹏跃摄
宋淳化四年置定羌军。景德元年改为保德军,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之义。金大定十一年(年)置保德县。
偏关县
吴杰强摄
五代北汉天会元年于韩光岭始筑寨,其地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隆,故名偏头寨。元大德三年(年)升寨为关。清雍正三年(年)设偏关县。
来源:忻州记忆
6.5万粉丝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来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