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福建省跨村联建现场会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调度会在建宁县召开。邢善萍部长就推进我省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相关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人居环境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但是,短板日益凸显,民生事业拘于形式、发展措施千篇一律、人才回引难度加大……都成为危害乡村振兴的“症结病灶”。
既病辄就,勿讳疾忌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总结为诊脉象、开药方、通气血,从而使人的五脏六腑整体协调、有机统一。同样,要找准乡村振兴“症结病灶”,重点有三:
一、重在问计于民,预防民生“脉象”虚而不实。中医辨证,虚脉如何,实脉如何,需要医者精准切诊。振兴大计同样讲究辩虚认实。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村庄在打造文化场所时,一味追求功能全、颜值高,耗斥巨资,却利用极小;有的村庄在整体规划中,执着于城市化建设,逐渐丧失了乡村本色,因而引起的土地纷争更是导致民生哀叹。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执政者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扑下“身子”深入农户家中,放下“架子”走到田间地头,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跃阶大开发、大建设,把发言权赋予群众,把决策权授予群众,才能在乡村振兴浩浩征途中走出一条群众满意之路。
二、重在因地制宜,预防发展“药方”生搬硬套。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是“一人一方”,也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用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许多村庄高喊“经验借鉴”的口号,高举“休闲旅游”的旗帜,人造景观、圈地收费,品牌特色生搬硬套,最终导致“诗意栖居”噱头大于实际,乡村特色渐渐被丢弃,变得千村一面,魅力大减。做好乡村发展规划,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自然资源优异的村庄适度开发康养产业、红色旅游;地方资源薄弱的,可以把眼光放在乡风建设、环境治理。同时,善用乡贤,鼓励乡贤为家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乡村留住乡土乡韵。
三、重在干部储备,预防人才“气血”阻塞不通。气血不足往往容易引起身体新陈代谢能力下降。“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乡村振兴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上不去已成为普遍现象,经济落后、工作冗杂、发展受限等因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后备无力。针对此类问题,要懂引、懂用、懂留。明确人才引进方向,鼓励优秀乡贤、科技达人等利用空闲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投资兴业。降低政策兑现门槛,从贷款扶持、发展前途、生活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强化实绩用人导向,挑选学历高、专业强、素质突出的人才充实班子力量,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来源/作者: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选调生吕佳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