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去福建

武夷山水秀甲东南,

沙县小吃闻名全国,

海上花园鼓浪屿,

民居瑰宝客家土楼,

茗茶飘香海内外,

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

提到福建,你会想到什么?

翻开党史,

一场扭转历史轨迹的会议

在这里召开。

红军在这里成长、壮大,

多位共和国将军、元勋

从这里走出……

福建是中国革命的沃土。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年3月,

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

红四军由赣南进入闽西。

此后发生的故事

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去福建,

重温那段光辉历史。

一场改变命运的会议

在古田会议旧址,

地板上的炭火痕迹

将记忆拉回到90多年前。

▲古田会议旧址内的炭火痕迹。(刘益朋)

年岁末,

大雪后的古田银装素裹。

廖氏宗祠里,

在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一场改写命运的会议召开。

参会代表们点起火炉取暖,

簇簇火光也照亮了前方的路。

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8年多,

朝气蓬勃,

也面临困难局面。

如何保持

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如何建设

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会议召开前,

毛泽东在龙岩新泉

深入连队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在望云草室的一盏油灯下,

他起草了

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古田会议)决议草案。

▲古田会议旧址。(郭弘俊)

古田会议决议

列出了红四军党内的8种错误观点,

逐个论述其具体表现、来源

及其纠正方法,

确立了“党指挥枪”的

中国共产党建军纲领。

决议指明红军路,

新征途上志更坚。

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

浴火重生。

古田会议召开后不久,

毛泽东在古田镇协成店写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来到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一次深入群众的调查

在福建上杭县才溪镇的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几个鲜红的大字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才溪乡调查旧址前开展电力线路巡视。(钟玲芳)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

党内有些同志在执行

工农武装割据的总路线时

有所偏离,甚至产生了怀疑。

为此,

从年6月到年11月,

毛泽东三进才溪,

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

调查研究。

20世纪30年代初,

才溪乡是红军的

重要根据地和模范苏区。

毛泽东撰写的《才溪乡调查》,

用才溪乡的事实阐明了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刘伟玲)

《才溪乡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人

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典范。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至今仍是

我党群众工作的根本原则之一。

一部半电台

地处闽赣交界的建宁县,

是原中央苏区21个县之一。

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里

陈列着与党和国家的通信事业和

新闻事业密切相关的

“半部电台”。

▲“半部电台”。(曾程)

无线电通信被毛泽东称为是

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

年12月底,

红军从战场缴获一部电台。

因不认识“电台”为何物,

这部电台被摔成了

只能收报不能发报的

“半部电台”。

经过修复,这半部电台

可以收听

敌人的情报和国民党新闻,

在对敌侦察上发挥了不小作用。

没过几天,红军又在战场上

缴获了一部完整的电台。

红军攻占建宁后,

利用这一部半电台,

成立了

红军历史上第一支无线电总队,

并开办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

红军历史上第一次

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通信

也在这里实现。

建宁也因之成为

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祥地。

从战场上陆续缴获的电台,

也为红色中华通讯社的成立

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党的新闻事业开端

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次城市战争的胜利

在漳州天宝山十字岭的山林中,

石头上的弹孔清晰可见。

年4月19日拂晓,

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

漳州战役打响。

▲漳州战役主战场遗址。(来源:闽南日报)

在漳州战役前,

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

中央红军攻打赣州失利。

为巩固发展中央苏区,

毛泽东力主东征福建、决战漳州。

那时,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

“直下漳州”便于筹款筹物,

可解决苏区的财政经济问题。

占据漳州的

国民党四十九师张贞部,

有相当部分兵力收编自土匪队伍,

仅有一个团打过正规仗,

素有“豆腐军”之称。

一天一夜,红军攻下漳州,

缴获大量枪支、大炮、弹药,

还缴获两架飞机和一座兵工厂。

红军在漳州成立筹款委员会,

通过商会向工商户筹款、

发动群众自愿捐助、

对敌产全部没收等形式,

筹款多万大洋,

还筹集了

大批药品、布匹、粮食等物资。

这些钱物除补充部队给养

和救济贫苦群众外,

由漳州汽车工人支前运输队

和闽西苏区派出的

数万名支前民工,

采取肩挑背驮的办法

运回中央苏区。

红军战士前所未有地

每人得到两套灰色军装、

两双胶鞋及一块银元。

红军队伍军容焕然一新。

▲红军攻克漳州纪念碑。(禹强)

漳州是

红军打下的第二个中心城市。

漳州战役体现了毛泽东

卓越的军事才华、

独到的战略眼光,

巩固了中央苏区,

为新的反“围剿”斗争做了准备。

一个红旗不倒的地方

在“红军长征第一村”

福建长汀县中复村的红军桥上,

廊桥柱子1.5米高处,

一道刻痕依稀可见。

1.5米,

这是一支长枪加一柄刺刀的长度,

可以确保新兵背起枪、走上战场,

也是红军招兵的最低身高门槛。

▲中复村红九军团出发长征零公里处。(兰沐春)

年10月,

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

开始长征。

有关记载显示,

参加长征的福建人民子弟兵

有近3万人。

红军撤离后,

苏区大多沦陷,

只有闽西,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党的各级组织长期存在,

坚持活动;

革命武装长期存在,

斗争从未间断;

有14.6万人口的地区,

约有20多万亩的土地

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

直到全国解放。

▲中复村村景。(兰沐春)

闽西长期保留

土地革命的部分果实,

在全国是绝无仅有。

闽西也被誉为

“红旗不倒”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

老红军牵挂经济社会发展,

在福建电力事业发展上

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红军谏言推动电力发展

年9月,

13位闽西籍老红军

联名写信给中央,

反映闽西老区还未摆脱贫困境地,

希望帮助闽西老区增强造血能力。

信中提到:

“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急需在闽西老区建设

一座千伏变电站。”

此举得到党中央领导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